Description
院校考情 | 昆明理工大学控制信息816考研信息汇总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4-07-16
 Hello!学弟学妹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小学姐,今天来给大家分享昆明理工大学 控制信息备考信息帖干货!  学姐/学长基本信息:  小小学姐-专业方向:控制信息  初试290+助你2024考研一战成硕!很高兴能为大家指点迷津,告别择校、复习迷茫期!早日确定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2024一战到底!  01院校概况  院校介绍  昆明理工大学(Kunming University of S

  Hello!学弟学妹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小学姐,今天来给大家分享昆明理工大学 控制信息备考信息帖干货!

  学姐/学长基本信息:

  小小学姐-专业方向:控制信息

  初试290+助你2024考研一战成硕!很高兴能为大家指点迷津,告别择校、复习迷茫期!早日确定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2024一战到底!

  01院校概况

  院校介绍

  昆明理工大学(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云南省共建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是云南省综合性重点大学。学校设有研究生院、1个学部、27个学院,开设107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1个;有教职工4001人,有在籍学生49838人余人。

  学校由原昆明理工大学与原云南工业大学于1999年合并组建。原昆明理工大学创建于1954年,时名昆明工学院,1995年更名为昆明理工大学。原云南工业大学创建于1974年,时名云南工学院,1994年更名为云南工业大学,历史起点可追溯到清宣统二年(1910年)。1999年,两校合并组建成新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云南省分析测试中心并入。

  截至2022年9月,学校有呈贡、莲华、新迎、嵩明四个校区,占地3915余亩;设有1个学部、27个学院、7个研究院,开设107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2个;有教职工4001人,其中,专任教师2732人,有在籍学生51918人(含留学生671人),其中本科生33886人(含留学生254人),研究生18032人(含留学生417人)。

  专业概况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是昆明理工大学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下设自动化系、计算机系、通信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电子电工中心、实验中心。现有全日制在校硕士生1467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233人、博士生69人。教职工228人,其中专任教师171人、教授(含研究员)35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副研究员)9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5人。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生物医学工程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微机电系统、医疗信息技术等1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含控制工程、仪器仪表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通信工程、人工智能6个培养方向。学院拥有云南省计算机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海量语言信息处理工程实验室、云南省高校模式识别与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等4个省级实验室,拥有云南省智能信息处理创新团队、云南省先进计算软件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普适与可信计算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复杂系统智能检测与控制科技创新团队。

  研招网专硕网页地址:

  研究生院 (kmust.edu.cn)

  研招网学硕网页地址:

  研究生院 (kmust.edu.cn)

  02报录比

  03考试科目及试卷结构

  初试科目

  专硕

  816《自动控制原理》大纲

  该科目为统考科目,包括以下两个专业。

  1控制工程

  2仪器仪表技术

  该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一.试卷的内容结构

  基础理论与概念部分,约占 30%。

  理论分析与计算部分,约占 50%。

  综合分析与设计部分,约占 20%。

  二.试卷题型结构

  填空、选择题

  论述、分析与计算题

  综合分析设计题

  816《自动控制理论》主要参考书

  《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著, 科学出版社;

  《自动控制原理题海与考研指导》,胡寿松著,科学出版社;

  《自动控制原理》,李玉慧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现代控制理论》,刘豹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816《自动控制理论》考题构成:

  基础理论与概念部分,约占 30%。

  理论分析与计算部分,约占 50%。

  综合分析与设计部分,约占 20%。

  816《自动控制理论》大纲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内容:

  1.1 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

  1.2 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环节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

  1.4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重点掌握:

  1、明确自动控制的任务和有关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2、正确理解三种控制方式及特点(闭环、开环、复合)。

  一般掌握:

  1、根据系统工作原理图画系统原理方框图的方法、并能判别系统的控制方式;

  2、通过自动控制系统示例,建立起“自动控制”和“动态”概念;

  3、正确认识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了解:

  自动控制系统的广泛应用。

  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内容:

  2.1 动态微分方程式的编写

  2.2 非线性数学模型线性化

  2.3 传递函数

  2.4 系统传递函数和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2.5 信号流图重点掌握:

  1、熟练掌握由系统微分方程组建立动态结构图的方法;

  2、熟练掌握结构图与信号流图变换的基本法则及梅逊公式应用;

  3、正确理解由传递函数派生出来的系统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对控制信号和

  对干扰的传递函数、误差传递函数以及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等概念与表示形式。

  一般掌握:

  正确理解传递函数的定义、性质及意义。

  了解:

  动态微分方程建立的一般方法及小偏差线性化的概念与方法。

  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内容:

  3.1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指标

  3.2 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3.3 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3.4 高阶系统的暂态响应

  3.5 自动控制系统的代数稳定判据

  3.6 稳态误差

  重点掌握:

  1、熟悉拉氏变换的基本定理,熟记典型信号的拉氏变换式,掌握较复杂信号的分解计

  算,掌握用拉氏变换求解微分方程的方法;

  2、掌握一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典型响应的特点,能熟练计算性能指标和结构参数;

  3、牢固掌握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阶跃响应的特点,能熟练计算(欠阻尼时)性能指标

  和结构函数;

  4、正确理解典型响应的性能指标(超调量%、上升时间、峰值时间、调节时间、稳态

  误差),系统的型别和动态误差系数 kp、kv、ka 等概念与关系;

  5、正确理解渐进稳定性和稳定判据,能用判据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和进行参数计算分析;

  6、明确终值定理的使用条件,正确理解稳态误差的定义和重视误差的规律,能熟练掌

  握稳态误差的计算。

  一般掌握:

  1、正确理解单位阶跃响应、单位斜坡响应和单位脉冲响应及其关系;

  2、典型初始状态。

  了解:

  理解系统结构不稳定的本质。

  第四章

  根轨迹法

  内容:

  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4.2 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4.3 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暂态特性

  重点掌握:

  1、熟记根轨迹绘制法则,尤其是实轴上根轨迹的确定、分离点(会合点)、根轨迹与

  虚轴交点的确定及渐近线的计算方法;

  2、掌握简单系统(二、三阶及带零点)根轨迹的绘制方法;3、会应用幅值方程求定点的 K 值;

  4、正确理解开环零极点,闭环零极点与根轨迹分布的关系;

  5、正确理解根轨迹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

  6、掌握常规根轨迹和广义根轨迹的含义。

  一般掌握:

  1、正确理解主导极点和偶极子等重要概念,会用主导极点的概念估算系统的性能指标;

  2、明确根轨迹的起始角、终止角(分离角、会合角)等概念;

  3、明确闭环零、极点的分布和系统阶跃响应的定性关系;

  4、正确理解根轨迹法校正系统的方法和作用。

  了解:

  1、根轨迹方程的推导与证明;

  2、系统中其它参数变化时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第五章 频率法

  内容:

  5.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5.2 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5.3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5.4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5.5 用频率法分析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5.6 系统暂态特性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5.7 闭环系统频率特性

  5.8 系统暂态特性和闭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重点掌握:

  1、正确理解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教学本质及定义;

  2、熟练掌握典型环节频率特性,包括幅相频率特性,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对数幅频

  特性的解析式、曲线形状及特征点和特征量;

  3、熟练掌握由环节及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绘制开环对数渐近幅频特性曲线及相频曲线的

  方法;

  4、明确最小相位的概念,熟练掌握由具有最小相位性质的环节及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

  特性曲线反求传递函数的方法;

  5、熟练掌握运用奈氏判据和对数频率稳定判据判别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6、明确稳定裕量的概念,并能熟练的运用解析法和图解法计算稳定裕度和临界增益。

  一般掌握:

  1、明确三频段的概念;

  2、明确谐振峰值、截止频率、频带宽、相位裕量、幅值裕量等概念及其与控制系统阶

  跃响应的定性关系。

  了解:

  稳定判据的证明。

  第六章

  用频率法设计系统

  内容:

  6.1 控制系统校正的一般概念

  6.2 串联校正

  6.3 反馈校正

  6.4 前馈校正

  重点掌握:

  1、超前、滞后、滞后-超前等串连校正的特点及其对系统响应性能的影响;

  2、以二阶参考模型设计串联校正装置的方法;

  3、正确理解反馈校正和前馈校正的特点及其作用;

  4、掌握利用系统开环对数渐近幅频曲线分析校正装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一般掌握:

  1、正确理解控制系统校正的概念,明确系统校正的方式和校正的本质;

  2、明确 P、I、D 基本控制律,正确理解他们在改善系统性能中的作用;

  3、熟悉几种典型的无源及有源校正装置。

  了解:

  通过设计实例,了解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过程。

  第七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理论基础

  内容:

  7.1 概述

  7.2 离散时间函数的数学表达式及采样定理

  7.3 Z 变换

  7.4 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

  7.5 脉冲传递函数

  7.6 采样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重点掌握:

  1、明确采样系统的有关概念及采样系统与模拟系统的主要区别;

  2、明确 z 变换、z 反变换的概念及主要性质;

  3、熟记采样定理,明确采样周期对采样系统的影响;

  4、明确零阶保持器的含义、作用,熟记零阶保持器的传递函数、频率特性及特点;

  5、明确脉冲传递函数的概念,掌握求取采样系统的开环、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方法。

  一般掌握:

  1、正确理解采样系统稳定性的含义、熟悉采样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熟悉计算采样系

  统稳态误差的方法;

  2、正确理解采样系统极点分布与瞬态响应之间的关系。

  了解:

  采样系统的根轨迹分析与频率域分析。

  第八章

  非线性系统

  内容:

  8.1 非线性系统的动态过程的特点

  8.2 非线性环节及其对系统结构的影响

  8.3 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法

  8.4 改善非线性系统性能的措施及非线性特性的利用

  重点掌握:

  正确理解描述函数的概念,明确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前提。

  一般掌握:1、理解非线性系统动态过程的特点;

  2、理解典型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及用描述函数法的基本假设;

  3、理解用描述函数法计算系统自振参数及判别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了解:

  相平面的概念与方法。

  第九章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内容:

  9.1 状态变量及状态空间表达式、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模拟结构图

  9.2 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

  9.3 状态向量的线性变换、 从状态空间表达式求传递函数阵

  9.4 离散时间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时变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重点掌握:

  1、变量及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概念、会画模拟结构图;

  2、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方法以及从状态空间表达式求传递函数阵。

  一般掌握:

  1、理解状态空间模型的非唯一性

  第十章

  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解

  内容:

  10.1 线性定常齐次状态方程的解、 矩阵指数函数 -状态转移矩阵、 线性定常系统非齐次

  方程的解

  10.2 离散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解

  10.3 线性时变系统的解、线性时变系统的解连续时间状态空间表达式的离散化

  重点掌握:

  1、线性定常齐次和非齐次状态方程的解。

  2、状态转移矩阵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3、熟悉离散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解

  第十一章

  线性控制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

  内容:

  11.1 能控性的定义、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性判别

  11.2 线性连续定常系统的能观性

  11.3 离散时间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时变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

  11.4 能控性与能观性的对偶关系、 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能控标准型与能观标型

  11.5 线性系统的结构分解、 传递函数矩阵的实现问题、传递函数中零极点对消与状态能控性和能观性之间的关系

  重点掌握:

  1、能控性和能观性定义以及判别方法及其应用。

  2、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能控标准型与能观标型。

  3、线性系统的结构分解、 传递函数矩阵的实现问题和传递函数中零极点对消与状态能

  控性和能观性之间的关系。

  学硕

  816《自动控制原理》大纲

  该科目为统考科目,学硕大类专业中包括以下二级专业。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3系统工程

  4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

  5导航、制导与控制

  该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一.试卷的内容结构

  基础理论与概念部分,约占 30%。

  理论分析与计算部分,约占 50%。

  综合分析与设计部分,约占 20%。

  二.试卷题型结构

  填空、选择题

  论述、分析与计算题

  综合分析设计题

  816《自动控制理论》主要参考书

  《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著, 科学出版社;

  《自动控制原理题海与考研指导》,胡寿松著,科学出版社;

  《自动控制原理》,李玉慧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现代控制理论》,刘豹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816《自动控制理论》考题构成:

  基础理论与概念部分,约占 30%。

  理论分析与计算部分,约占 50%。

  综合分析与设计部分,约占 20%。

  816《自动控制理论》大纲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内容:

  1.1 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

  1.2 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环节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

  1.4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重点掌握:

  1、明确自动控制的任务和有关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2、正确理解三种控制方式及特点(闭环、开环、复合)。

  一般掌握:

  1、根据系统工作原理图画系统原理方框图的方法、并能判别系统的控制方式;

  2、通过自动控制系统示例,建立起“自动控制”和“动态”概念;

  3、正确认识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了解:

  自动控制系统的广泛应用。

  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内容:

  2.1 动态微分方程式的编写

  2.2 非线性数学模型线性化

  2.3 传递函数

  2.4 系统传递函数和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2.5 信号流图重点掌握:

  1、熟练掌握由系统微分方程组建立动态结构图的方法;

  2、熟练掌握结构图与信号流图变换的基本法则及梅逊公式应用;

  3、正确理解由传递函数派生出来的系统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对控制信号和

  对干扰的传递函数、误差传递函数以及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等概念与表示形式。

  一般掌握:

  正确理解传递函数的定义、性质及意义。

  了解:

  动态微分方程建立的一般方法及小偏差线性化的概念与方法。

  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内容:

  3.1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指标

  3.2 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3.3 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3.4 高阶系统的暂态响应

  3.5 自动控制系统的代数稳定判据

  3.6 稳态误差

  重点掌握:

  1、熟悉拉氏变换的基本定理,熟记典型信号的拉氏变换式,掌握较复杂信号的分解计

  算,掌握用拉氏变换求解微分方程的方法;

  2、掌握一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典型响应的特点,能熟练计算性能指标和结构参数;

  3、牢固掌握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阶跃响应的特点,能熟练计算(欠阻尼时)性能指标

  和结构函数;

  4、正确理解典型响应的性能指标(超调量%、上升时间、峰值时间、调节时间、稳态

  误差),系统的型别和动态误差系数 kp、kv、ka 等概念与关系;

  5、正确理解渐进稳定性和稳定判据,能用判据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和进行参数计算分析;

  6、明确终值定理的使用条件,正确理解稳态误差的定义和重视误差的规律,能熟练掌

  握稳态误差的计算。

  一般掌握:

  1、正确理解单位阶跃响应、单位斜坡响应和单位脉冲响应及其关系;

  2、典型初始状态。

  了解:

  理解系统结构不稳定的本质。

  第四章

  根轨迹法

  内容:

  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4.2 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4.3 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暂态特性

  重点掌握:

  1、熟记根轨迹绘制法则,尤其是实轴上根轨迹的确定、分离点(会合点)、根轨迹与

  虚轴交点的确定及渐近线的计算方法;

  2、掌握简单系统(二、三阶及带零点)根轨迹的绘制方法;3、会应用幅值方程求定点的 K 值;

  4、正确理解开环零极点,闭环零极点与根轨迹分布的关系;

  5、正确理解根轨迹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

  6、掌握常规根轨迹和广义根轨迹的含义。

  一般掌握:

  1、正确理解主导极点和偶极子等重要概念,会用主导极点的概念估算系统的性能指标;

  2、明确根轨迹的起始角、终止角(分离角、会合角)等概念;

  3、明确闭环零、极点的分布和系统阶跃响应的定性关系;

  4、正确理解根轨迹法校正系统的方法和作用。

  了解:

  1、根轨迹方程的推导与证明;

  2、系统中其它参数变化时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第五章 频率法

  内容:

  5.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5.2 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5.3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5.4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5.5 用频率法分析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5.6 系统暂态特性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5.7 闭环系统频率特性

  5.8 系统暂态特性和闭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重点掌握:

  1、正确理解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教学本质及定义;

  2、熟练掌握典型环节频率特性,包括幅相频率特性,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对数幅频

  特性的解析式、曲线形状及特征点和特征量;

  3、熟练掌握由环节及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绘制开环对数渐近幅频特性曲线及相频曲线的

  方法;

  4、明确最小相位的概念,熟练掌握由具有最小相位性质的环节及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

  特性曲线反求传递函数的方法;

  5、熟练掌握运用奈氏判据和对数频率稳定判据判别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6、明确稳定裕量的概念,并能熟练的运用解析法和图解法计算稳定裕度和临界增益。

  一般掌握:

  1、明确三频段的概念;

  2、明确谐振峰值、截止频率、频带宽、相位裕量、幅值裕量等概念及其与控制系统阶

  跃响应的定性关系。

  了解:

  稳定判据的证明。

  第六章

  用频率法设计系统

  内容:

  6.1 控制系统校正的一般概念

  6.2 串联校正

  6.3 反馈校正

  6.4 前馈校正

  重点掌握:

  1、超前、滞后、滞后-超前等串连校正的特点及其对系统响应性能的影响;

  2、以二阶参考模型设计串联校正装置的方法;

  3、正确理解反馈校正和前馈校正的特点及其作用;

  4、掌握利用系统开环对数渐近幅频曲线分析校正装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一般掌握:

  1、正确理解控制系统校正的概念,明确系统校正的方式和校正的本质;

  2、明确 P、I、D 基本控制律,正确理解他们在改善系统性能中的作用;

  3、熟悉几种典型的无源及有源校正装置。

  了解:

  通过设计实例,了解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过程。

  第七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理论基础

  内容:

  7.1 概述

  7.2 离散时间函数的数学表达式及采样定理

  7.3 Z 变换

  7.4 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

  7.5 脉冲传递函数

  7.6 采样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重点掌握:

  1、明确采样系统的有关概念及采样系统与模拟系统的主要区别;

  2、明确 z 变换、z 反变换的概念及主要性质;

  3、熟记采样定理,明确采样周期对采样系统的影响;

  4、明确零阶保持器的含义、作用,熟记零阶保持器的传递函数、频率特性及特点;

  5、明确脉冲传递函数的概念,掌握求取采样系统的开环、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方法。

  一般掌握:

  1、正确理解采样系统稳定性的含义、熟悉采样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熟悉计算采样系

  统稳态误差的方法;

  2、正确理解采样系统极点分布与瞬态响应之间的关系。

  了解:

  采样系统的根轨迹分析与频率域分析。

  第八章

  非线性系统

  内容:

  8.1 非线性系统的动态过程的特点

  8.2 非线性环节及其对系统结构的影响

  8.3 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法

  8.4 改善非线性系统性能的措施及非线性特性的利用

  重点掌握:

  正确理解描述函数的概念,明确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前提。

  一般掌握:1、理解非线性系统动态过程的特点;

  2、理解典型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及用描述函数法的基本假设;

  3、理解用描述函数法计算系统自振参数及判别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了解:

  相平面的概念与方法。

  第九章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内容:

  9.1 状态变量及状态空间表达式、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模拟结构图

  9.2 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

  9.3 状态向量的线性变换、 从状态空间表达式求传递函数阵

  9.4 离散时间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时变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重点掌握:

  1、变量及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概念、会画模拟结构图;

  2、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方法以及从状态空间表达式求传递函数阵。

  一般掌握:

  1、理解状态空间模型的非唯一性

  第十章

  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解

  内容:

  10.1 线性定常齐次状态方程的解、 矩阵指数函数 -状态转移矩阵、 线性定常系统非齐次

  方程的解

  10.2 离散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解

  10.3 线性时变系统的解、线性时变系统的解连续时间状态空间表达式的离散化

  重点掌握:

  1、线性定常齐次和非齐次状态方程的解。

  2、状态转移矩阵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3、熟悉离散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解

  第十一章

  线性控制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

  内容:

  11.1 能控性的定义、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性判别

  11.2 线性连续定常系统的能观性

  11.3 离散时间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时变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

  11.4 能控性与能观性的对偶关系、 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能控标准型与能观标型

  11.5 线性系统的结构分解、 传递函数矩阵的实现问题、传递函数中零极点对消与状态能控性和能观性之间的关系

  重点掌握:

  1、能控性和能观性定义以及判别方法及其应用。

  2、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能控标准型与能观标型。

  3、线性系统的结构分解、 传递函数矩阵的实现问题和传递函数中零极点对消与状态能

  控性和能观性之间的关系。

  复试科目

  近两年因疫情原因,复试均为线上面试,大体过程为专业问题口试(2道题)+英语口语测试(自我介绍+1道英语问答)+综合问题(根据老师想对你的了解,一般2-4个题)。专硕学硕一起面试,但不同方向所抽题库不同。初试复试占比为7:3。其中专业问题包括初试考试内容、专业英语等;英语口语问题与研究生规划、专业相关的简单问题等;综合问题主要结合自己事先提交的简历与本科毕业设计提问。

  根据自己对之前复试的了解,控制类为6小时快题+英语口语面试+综合面试。初试复试占比为5:5。

  总成绩计算方法

  复试成绩的计算方法:

  复试成绩按百分制评定,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复试成绩=口试成绩+面试成绩,口试、面试满分均为50分,合格分为60分,复试成绩<60分,为不合格。复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考生综合成绩计算:

  综合成绩为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按相应权重相加之和,初试成绩占70%,复试成绩占30%,保留小数点后两位。综合成绩计算公式如下:综合成绩=(考生初试总分÷初试总分满分)×100×70%+复试成绩(百分制)×30%

  其他

  (1)昆明理工大学控制虽然学科评估等级仅为C+,但在西南地区的认可度比较高的,师资力量较强,导师拥有资源较多。

  (2)昆明理工大学专硕学硕均为三年学制。专硕学费10000,学硕学费8000。

  (3)关于参考书:除昆明理工大学给的官方参考书外,往往还会结合其他相关书籍出题。虽然参考书较多,但是其考题广而不精,只要抓住每本书的重点,考试难度并不大。